(2023年第十六期)关于打通绿色转诊通道加强我省医疗机构与上海医联体单位紧密合作的建议
县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员反映:为了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国务院办公厅于 2015 年9 月印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模式。双向转诊作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均衡医疗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如今,我省居民到上海就诊的比例逐年增加,但转诊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亟需解决,主要表现如下:
一、转诊流程冗长,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便。双向转诊属于原则性制度,国家政策对此仅提出宏观性指导,而未作强制性要求。目前,我省向上海等异地转诊需要将转诊信息备案。患者因病情需要向上级医院转诊的时候,先要到就诊医院结账,再找就诊医生填转院转诊审批单,并到医保办备案,然后才能报批,过程比较繁琐。居住在外地需要就地就诊的患者,也需要提前备案方可办理转诊手续,病人和家属都感觉非常不方便。
二、信息共享困难,加重患者负担。上下级医疗机构间完备的协调机制是实施双向转诊的必要条件。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医联体医疗机构中实现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难度较大。此外,上海大型医院和我省医疗机构都是各自采用独立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双方均难以实时调取患者在对方医院的就诊信息,不利于明确下一步治疗方案。特别是对于向上级医院转诊的患者而言,医疗信息共享的困难更可能造成上级医疗机构不认可市县级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和处理意见,从而要求患者重新检查,这不仅浪费医疗资源,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三、医患认知不足,转诊缺乏主动。通过近年来的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国内不少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的重视程度并不高,需加强宣传和引导。当前,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何以互联网医院为载体,打通我县绿色转诊通道,与上海医联体医疗机构紧密合作,实现双向转诊高效、便捷,这将是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新的工作任务和探索方向。
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开展多渠道异地就医备案方案。省外就医备案除窗口办理,还可通过电话、网络、安徽省医保微信公众号、安徽医保、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自助备案等多渠道“不见面”办理,极大地方便我省参保群众。
二、完善医疗信息化服务,构建完整的智慧医院系统。促进医疗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变。充分利用网络化管理实现医疗资源信息共享,提升诊疗水平和信息互通。建立电子健康卡,并与我省各级医院的医联体医院联网。患者转诊时可将书写详细的转诊单直接网络上传,以最快速度建立绿色转诊通道,提高双向转诊的效率和效果。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医院之间建立信息互联互通,在上海医联体单位的医院信息系统中,增加其与我省各级医院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以保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能随时查看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三、加大“双向转诊”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为了避免互联网医院开展双向转诊的具体工作流于形式,确保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双向转诊的宣传。在社会层面,应当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借助网络、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大众媒体向民众深入讲解双向转诊的必要性以及医保政策相关内容,逐步纠正部分民众“只认可大医院”的就医观念。在医生层面,则应当充分发挥其健康教育的工作职能,向患者说明双向转诊的标准和流程,积极培养其转诊意识,引导患者分层分级就医,遵循“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原则。
四、医疗机构成立患者转诊中心,明确转诊医疗机构的职责。参与转诊的医疗机构需要签订转诊合作协议,以书面形式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基层医疗机构的的医务人员有必要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层面逐渐缩小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差距,以避免下转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转诊前后出现明显的差异。上下级医疗机构需要共同建立双向转诊规范,医疗机构可以安排专人负责转诊的联络和协调工作,确保双向转诊工作便捷有序。
五、助力医保待遇均等化异地结算。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参保患者已实现线下异地医保结算,但手续及流程仍较为复杂。特别是由于现阶段不同地区医疗保障水平不一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用药目录不一致、医保卡结算时限不统一、基层医疗机构的药物配置不全等因素,导致双向转诊难以深入实施。推行异地医保线上支付,统一优化结算平台建设,打通互联网医疗“最后一公里”,可以为有医疗需求的居民提供政策上的更大便利,制定规范有序的异地医保结算机制。
六、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盘活医疗资源。医生是医疗服务中最重要的主体。多点执业是根据新医改要求提出的一项探索性举措,有助于盘活医疗资源,让各类医院形成良性竞争。实施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充分体现了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的原则,有利于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通过医联体单位进行专科医生的培养、远程医疗技术指导、疑难病人会诊和定向转诊以及多中心的临床医疗协作,为更多患者带来真正的精准诊疗。医护人员医疗资源共享共用,对优质、高水平医护人员实行长三角区域执业注册一体化,即在长三角城市群实行执业注册互认,为医师多点执业或合作交流提供保证。
七、推进电子处方跨区域流通。根据互联网医保新政,药品配送主要有三种模式:在线诊疗+网络支付+医院药房自提或线下配送;在线诊疗+网络支付+定点药店自提;在线诊疗+网络支付+“云药房”配送。建议搭建全省医疗服务机构与上海医联体单位药事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区域内用药目录衔接、采购数据共享、处方自由流动、一体化配送支付等功能,最终实现复诊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在线开具电子处方,药品直接物流配送到家或者在家附近药店自提。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依托互联网开展双向转诊将逐渐成为医疗运营的主流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更好地促进互联网医院与双向转诊工作的有机衔接,需要政府、社会和医疗机构等多方面共同参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突破,要全程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推动我省医疗机构与上海医联体单位双向转诊新模式,为安徽省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新思路。